創業,加盟創業,加盟,連鎖加盟-獨立創業資訊網
    關於創業   創業問題   服務項目   加盟專區   聯絡我們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新村芳書院推社區營造 施岑宜翻轉瑞芳
文章来源: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805260210-1.aspx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26日電)施岑宜16年前在金瓜石山下的水湳洞定居,窗外面對陰陽海與黃金瀑布的美景。她一心想翻轉瑞芳小鎮風情,在火車站旁開新村芳書院,企圖實踐人與土地、環境的關係。

進入「新村芳書院」映入眼簾是滿滿的書牆。牆上架著7個黃藍橙紫的「不一鼓」,曾是她推動山城居民情感連結的樂音,如今,成為老貨運行轉換為新村芳書院的敲門磚。

來自台北的施岑宜夫婦移居水湳洞,16年前,是只養兩隻狗、兩隻貓,不想生養孩子的頂客族,未料山城的土地與人際關係,讓她蛻變成兩個孩子的媽,也從一個只專注自己的人,變成積極參與公共性與追求共好的狂熱份子。

施岑宜常與社區藝術家到海邊散步、游泳,發現許多定置漁網的漂流浮球,陶藝家許居福於是封上胚布做成獨一無二的「不一鼓」,以無樂譜的即興演奏,讓每次打擊都是驚喜。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浮球,因宗教因素不用獸皮當鼓面,且每個鼓形狀、大小、聲音不一,就以「浮標」的英文Buoy作為「不一鼓」名稱,透露鼓與海洋的關係。

鼓串起山城村落土地、居民的連結,不一鼓畫上海洋之眼,象徵浮球來自世界,盼望有天能再回到出生地,與家鄉民眾分享來自台灣的樂音。

習鼓者的命運坎坷,常被嫌吵,為了練習打鼓不影響山城居民,施岑宜讀博士班時搭火車往來板橋與瑞芳,在火車站旁的老貨運行找到空間當成習鼓場地,她說:「火車很吵,在這裡打鼓可不會吵到人吧。」

施岑宜帶著不一鼓和居民走出水湳洞,像「浮球」般與各社區交流。可是,一旦演出場次多了,每個人對於打鼓的初衷,有了不一樣的詮釋,加上社區居民的練鼓時間不同,達成共識後,不一鼓決定暫停,施岑宜傻眼,但不放棄。

大學唸的是輔大景觀設計系,畢業時正值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元年」,碩士唸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曾任黃金博物館長的施岑宜是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博士,現在,她思考著利用老貨運行創造人與人美好的連結。

「新村芳」於是誕生,取名來自它的商號村芳,村是原老闆的名字之一,芳是瑞芳。新村芳附有「息書院」與「好事學田旅宿」,致力推動學習型旅行。

循著磨石子地板,拾石階而上的扶手也是日治時期留下的磨石子,高挑的斜屋頂下,還有透明玻璃架起的小閣閱讀空間,這是施岑宜的構想,先生景觀設計師陳澤民幫她實現的夢想,旅宿角落、沙發隨處可見書本。

每位造訪的旅人,在息書院停歇腳步後,在一大張宣紙上揮毫書寫,最後,還須在小紙卡寫上「息」字,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中年創業的施岑宜說,以往對人生的思考,以為回到學校可找到答案,實際上,身為擁有優勢的社會與文化資本的台北人,來到小村落生活,跨出舒適圈才發現世界大不同。也因為跳脫框架,才有機會回頭看到社會是如何被建構。

施岑宜今天以「離開首都的日子-我的山城歲月」為題座談,分享並重新反思著生活。她發覺這是學校從來不教的,但如同「不一鼓」漂流的心,因為與社區連結緩慢而扎實生根,從此異鄉變故鄉。

施岑宜說,新村芳還能為瑞芳小鎮做點什麼,「翻轉」是她的下一步,如同許多國際遊客湧入瑞芳探索九份、金瓜石,山城居民移動到都會工作求學。

瑞芳小鎮所面臨的人口高齡化、少子、隔代教養、產業沒落與環保議題,也正是台灣所面臨的困境與考驗。日前,新村芳號召大家共同清理社區公共菜圃,成為老人家的開心農場,也整理廢棄幼兒園做為老人共餐空間。施岑宜說,透過實踐希望找到解決困境的答案,這一切,從翻轉瑞芳開始。(編輯:陳怡璇/黃于)1070526




關鍵字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