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加盟創業,加盟,連鎖加盟-獨立創業資訊網
    關於創業   創業問題   服務項目   加盟專區   聯絡我們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那些年的婚紗照(組圖)

文章来源:http://news.163.com/14/1026/00/A9ENL9JQ00014AED.html

1969年金夫人創始人周生俊與妻子候禮書的結婚照1974年劉文楊向天玲結婚照,照相館在黑白照片上用棉簽涂上油彩色。這也成為那個年代中國人最常見的婚姻象征。  上世紀80年代:新娘穿潔白婚紗,頭戴面紗,手捧塑料花,淡妝造型。新郎穿西服,打領帶,拍照時大多以站立的全身照為主。(圖為1986年人工著色的婚紗照)2014年:這是一個婚紗攝影追求創新與個性化的年代。  進入新世紀:數碼換代在千禧年陸續進行。因為膠片昂貴的洗片花費、無法預覽照片以及每卷36張的限制,注定其將退出歷史舞臺。(圖為2004年的婚紗照,這也是婚紗影樓最后一批膠片照片。)上世紀90年代:婚紗照進入了普及時代,一照就是一套,還要裝訂成冊。除彩妝,還出現了復雜夸張的造型,普通人也能像明星一樣擁有沙龍照般的婚紗照。  婚紗照是每一對夫婦最值得珍藏的照片。近日,由重慶市攝影行業協會主辦,金夫人婚紗攝影承辦的《三代人的愛情·山城婚紗照時代展》在重慶美術館(解放碑國泰藝術中心)開展,共展出81張重慶市民的婚紗照,還有一些跨越三代人或同一人物幾個年代的珍貴影像。  展覽持續到11月4日,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點到下午5點。重慶市攝影行業協會秘書長簡國柱表示,半個世紀以來的重慶普通人家的婚紗照,從側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物質生活水平的變化以及重慶新人時尚消費觀的變化。  “我至今還保存了父母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結婚照。每當思念他們時,總是忍不住翻開相冊,父母的容貎依然那么年輕,那么美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70歲的李耀國說,這次展出的照片中,有一張是他和妻子結婚20年后補拍的照片,1989年花98元拍了一套,“如果沒有補拍婚紗照,老了我很可能會記不起她穿婚紗的模樣。”  “一家人最珍貴的回憶,是從1992年開始定格的。”29歲的肖珊如說,她的家人先后7次走進相館,全是最美好的回憶。  肖女士說,1993年,父母為爺爺奶奶定了一套婚紗照,“當時爺爺65歲了,他和奶奶從來沒有拍過一張婚紗照。有天爺爺走在街上,看到了能拍婚紗照的影樓,就立即決定和奶奶拍婚紗。”  24歲的潘瑀涵及其父母的婚紗照,作為本次展覽的一組照片,讓不少市民感受到相機記錄了一家人最美好的時刻。  “我們是涪陵的,1990年父母結婚時,爸爸給媽媽承諾,一定要讓她有驚喜,結果爸爸連夜帶著媽媽坐船來重慶拍婚紗。”潘瑀涵說:“他們在重慶拍了一天的婚紗后,又坐船回到涪陵,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但是爸爸和媽媽的愛情,即使放在當下,也讓我羨慕不已。”  潘小姐說,“通過照片感受父母的愛情,也教我去如何珍惜婚姻。”  “30年前的中國,照一張黑白結婚照要幾元錢,講究些的也就再多花0.42元(三英寸照片)做人工著色;20年前照一套結婚照40多元,包括四張照片(男單、女單、雙人半身全身各一張),還是黑白為主,人工著色,彩色照片輔助;而10年前一套結婚照平均已達3000多元,照片成冊,尺寸大到幾十英寸,還是歐式豪華油畫相框;時至當下,婚紗攝影成新人們的至愛。”昨日,中國人像攝影學會副會長、金夫人集團總裁周生俊在接受重慶晚報記者采訪時,把婚紗攝影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郝瑤冉文攝影報道  五四運動前:中國人結婚崇尚紅色,結婚絕對不許穿白衣。  上世紀20年代:西方文化傳入,婚紗首次在我國亮相,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在教堂舉行婚禮。

關鍵字標籤:https://bestwedding.tw/關於優哥/